关键词:
地方人大
地方政府
监督
公共政策执行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特殊阶段。共产党在召开二十大会议时明确表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对地方政府高质量执行公共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政策执行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政府自身的变革,动力明显不足,为此,要强化地方人大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从外部倒逼政府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能。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政府公共政策执行领域不断摸索,加大创新,总结了许多珍贵经验,监督内涵和形式愈发丰富,监督工作也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人大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现状是“法律地位较高,实际地位不高,理论权力和现实权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表现出了监督权力被弱化的问题,这与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并不相称,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以地方人大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地方人大监督现状为研究方向,将S市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树立地方人大监督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核心理论体系,汇总其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围绕监督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推动地方人大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优化地方人大监督制度。本研究课题的总体结构:第一部分围绕公共政策执行、地方人大、地方人大监督的概念及行使职权的理论依据进行论述,加深对地方人大监督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解与认知;第二部分分析现阶段S市的社会经济状况、该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与其他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梳理其监督流程,了解地方人大监督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情况;第三部分剖析了现行地方人大监督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并从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地方人大监督公共政策执行工作的改善措施。从整体上来看,本文对地方人大的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展开讨论,有助于从理论上为解析地方人大监督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提供有效参考。随后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模式是围绕问题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的路径逐步推进,全方位展开剖析并指出相关问题,挖掘其内在成因,最终制定合理化策略。依托于科学布局,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有助于切实改善地方人大当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