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力市场
售电侧
公共政策
政策执行
米特-霍恩模型
摘要:
2015年,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我国开启了新一轮深化电力体制的改革。售电侧改革作为新一轮电改的核心,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售电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在售电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逐步让社会资本进入配售电业务,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逐步还原电能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对《四川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作出了批复,四川省正式开始建设售电市场。售电侧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电力交易市场主体数量和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均大幅增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售电侧市场建设的逐渐深入,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实践执行层面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着眼于政策执行环节,对四川省售电侧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关于售电侧改革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内容,并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以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为核心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全面总结了四川省政府售电侧政策改革的内容、历程和成效。然后,采用调查访问的手段,以米特-霍恩政策实施系统模型为主要分析模型,从政策目标和标准、政策执行资源、沟通与反馈机制、政策执行机构的特性特点、政策实施的系统环境、执行者的偏好等六大角度,全方位剖析了四川省售电侧的政策实施现状。研究得出四川省售电侧改革在执行过程当中应该细化政策目标,调整售电市场准入标准,科学配置政策执行的信息和人员资源,并完善执行管理部门之间、执行管理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沟通机制,明确政策执行机构的定位,并划清职责权限,加强执行机构的市场认知,完善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方式的监督,以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推动四川省售电侧改革政策更好地达到实施效果。通过对售电侧改革政策的研究,文章梳理总结了四川省售电侧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六种影响因素,总结形成了可参考的理论成果,结合米特-霍恩政策执行过程分析框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执行优化建议,进一步丰富售电侧改革理论研究,为政府在执行售电侧政策的过程中提供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