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十年禁渔
渔民
公共政策
禁捕退捕
政策执行
摘要:
公共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们的有效性取决于如何落实,而县级政府作为落实主体,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不容忽视。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内的生态系统独特而复杂,对它的保护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近年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急剧减少,这一问题引发了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系统,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十年禁渔”,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强长江禁捕工作。安徽省芜湖市W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支流青弋江流域,这里是长江禁捕政策的重点实施区域,W区政府积极落实上级禁捕政策,同时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本区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文件,以确保禁捕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W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政策过程模型,深入探讨长江沿岸县级政府在实施长江退捕政策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及其所处的环境等。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比较研究,我们详细探讨了W区渔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四大挑战:理想的实施障碍、组织结构的欠佳、受众的政治意识淡漠以及外部的不利影响。经过三年的完善,长江禁捕制度的大框架已经日趋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长江环境保护和渔民退捕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要解决,比如,当前为了在禁捕政策执行中形成一个整体,减少政策纰漏,长江流域各省市县都层层建立了禁捕工作专班和工作小组,但是目前仍存在非法捕捞行为屡禁不止、退捕渔民就业困难、监管执法困难等问题,长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成效。实现长江大保护需要长江流域的各级党委政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保证已落实的政策能够随着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进、后续政策制定与实施也不会与实际相脱节,县级政府作为上级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和本级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要时刻保持对时势变化的关注。此外,要不断提高政策执行机构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执行能力,加强政策执行机构内外监督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政策执行机构的政策实施水平;针对目标群体要通过上门宣传,加强技能培训等,提高目标群体的素质和转产转业能力,引导目标群体参与政策执行和执行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信息公开程度和政策透明度;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将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我们必须加强政策的设计和执行,增强执行机构的执行力,同时也必须获得更多的社会公众的支持,也要考虑到政策执行的外部条件,才能真正地克服政策执行的难题,为新时代长江大保护政策的顺利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