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残疾人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政策
霍恩—米特模型
摘要: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体属性导致社会行为和参与的不便性,在公共服务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残疾人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是一个社会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不仅是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政策执行往往注重对残疾人物质需求的满足,忽视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残疾人群体的整体文化生活条件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以上海市S区为研究对象,对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本文梳理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厘清了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层面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进行政策执行信息与数据收集,并采用了霍恩—米特模型对S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S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残疾人公共文化活动多样性显著提高;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愈发精细高效;残疾人群体社会化程度明显加深。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效果未达预期;政策执行供给存在错位和缺位问题;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性执行和敷衍式执行行为;多机构共同参与下的职能重叠、权责划分不清;政策执行面临自然与社会环境层面约束;政策执行者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低。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为:一是政策问题认知出现偏差,政策目标设置不够完善,同时部分政策细则不够具体,制定时未考虑片区差异;二是存在政策资源配置不合理,执行经费资源有限,人力资源短缺且流动性强;三是政策执行方式单一,宣传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出现趋利行为;四是上下级间的单向行政沟通造成政策执行不充分,并且执行机构对具体执行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五是政策系统环境方面,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仍阻碍政策执行;六是执行者意向方面,政策执行者价值取向偏离,同时基层执行者还出现了身份认同和权力超额问题。由此,本文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霍恩—米特模型,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一是健全政策目标与标准设置;二是多渠道共同拓宽政策执行资源;三是推动政策执行方式的转变与具体落实;四是要重视提高行政机关的政策执行能力;五是构建良好的政策系统环境;六是指引执行者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