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层政府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
摘要:
作为政府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执行对实现政策的目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政治制度也在发生着改变,而随之相应的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央逐渐开始放权,基层政府获得的职权逐渐增多,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基层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越来越有话语权。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的操作过程中,实际上会遇到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同样的中央政策,在下沉到基层之后,各个地区的政策执行效果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当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时,必然导致各种后果,比如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下降,政府的公信力丧失;公共资源被无端浪费,民众应享受的权益受损等等。特别是当我们着眼于基层政府时,必然绕不开的便是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本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发展状况,而环保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涉及公共利益的行为,近些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些列的环保相关政策,以确保市场主体在开展经营行为时要重视环境的保护,营造绿水青山。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各地环保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偏差情形,影响环保政策落实的同时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本文以L市环保政策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国内外有关政策执行偏差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公共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偏差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政策过程理论;同时,在理论上,还对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类型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后续分析L市的实际情况提供理论基础;再结合具体的政策执行偏差案例,以L市的案例作为主要切入点,以现实案例中的政策执行偏差事实依据进行实践分析,分别分析了L市环保政策的执行偏差的表现和L市环保政策偏差造成的后果,并由L市政策执行偏差的具体表现和后果得出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困境的成因;最后,从改善政策本身质量、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健全政策运行机制、理顺政策执行监管机制、优化政策执行环境这五个方面,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偏差提出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