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众传媒
公共政策
议题建构
权力关系
公立医院改革
摘要:
本研究以公立医院改革这一重要的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议题建构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探究“公共性”对于大众传媒及政府决策的重要性。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和《健康报》四家报纸中的公立医院改革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展开研究,文本时段截取自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以新医改意见发布的2009年为开端,至“十二五”规划完成的2015年为止。研究发现,四家媒体以“公立医院”为报道重心,在这六年期间普遍关注公立医院改革这项公共政策。从议题呈现上看,报道着重关注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资金来源的相关议题,而对有关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和服务的改革议题关注相对不足。而媒体的关注程度(体现为报道数量和报道篇幅)与政府各项配套政策的出台有关。从报道特征上看,媒体更关注改革的成绩、效果,以典型报道和试点模式的提出、跟进为代表,较少呈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从消息来源上看,行政官员,尤其是医药卫生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是主要报道对象,其次是专家学者。相对而言,媒体对于医务人员群体、患者及其家属的报道不足。尽管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在对公共政策的报道过程中依然未能有效地体现其公共价值。最后,联系当下中国社会结构及传媒转型的社会背景,研究认为,大众传媒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这一公共政策议题呈现和讨论仍是在国家管控、市场因素等制约之下进行的。除《南方都市报》之外的其余三家媒体由于机关报身份,则难免受到国家因素的影响,宣传成分偏多,但也对“公益性”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而《南方都市报》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报道中所体现的话语较为多样。此外,社会力量及传媒能动性等因素也发挥着交互作用,但在整体表现上仍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未来,社会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将更紧密,互动将更频繁。类似社会组织、大众传媒这样的中层力量都将不断壮大。媒体工作者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加强,公众素养的提升及社会组织力量的壮大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对于政府及市场而言,在积极的自由理念中,建立一个供多方话语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博弈机制,才有助于维护“公共性”在大众传媒及整个社会中的实现,推动多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