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使用
公民政策接受意愿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地不断普及,网络公共空间已成为新的公共领域。网络话语权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该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形成了网民具体的公共政策行为意向。同时公民是否接受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公民对于公共政策的感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是当今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行政改革当中明确提出了,公共管理者在公共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从传统的集权主义理念向当代民主行政管理理念转变。我国当下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牵动着每位公民的心。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当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执行对公民产生着重要影响。对此,我们以环境保护公共政策为例,研究网络使用对公民接受公共政策的影响,为政府科学和合理地制定公共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政策接受理论、组织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媒介依赖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AMOS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网络使用对公民接受环境公共政策影响调查,从而探寻各要素对公民公共政策接受意向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后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本论文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流程,为本文实证研究构建出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的部分,具体包括论文研究模型的构建,研究假设的提出,问卷的设计、数据的整理,最后对研究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研究应用的部分,通过实证研究的分析,得出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政府科学地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提出科学化的建议。结果显示,公民对于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的政策接受意向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公民网络使用、公民网络依赖、公民网络信任、公民公共政策态度、公民主观规范、公民过去行为等多个因素,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普及,通过互联网发布环境政策信息,鼓励专家和新闻媒体对环境政策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解读,开展网络环境保护政策文化建设以及个人的道德伦理建设,提升公民的网络素养,这对于引导网民建立合理、健康的公共政策接受意向,提升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