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公共政策
传播效果
传播路径
白马镇
摘要: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一直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首推“三农”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近年来,政府推出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村公共政策,这些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和发展契机。农民只有真正知道和理解了相关农村公共政策信息,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政策才能从中获得实惠,国家的公共政策才会有实质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并以此延伸到我国农村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政府的公共关系管理,力图对传播主体在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如何进行传播内容控制、传播过程控制、传播渠道控制进行有效分析。在实证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的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村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接触途径,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解读和态度。在微观层面上从传播内容与受众关系的角度、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角度分析农民如何进行博弈,如何做出具体的行为选择。通过对农村公共政策的系统要素进行解析和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现状的描述,基于农村公共政策传播问题视角,提出了传播路径和模式构建。在白马镇的案例研究中,构建了农村公共政策传播效果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的评价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过程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三种传播渠道同时发挥作用,但是大众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第二,农村公共政策的传播与大众传播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现代农村社会,大众传播在进行农村公共政策信息传播、关注农民生产生活状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在农村公共政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要素贯穿于整个传播活动过程,不管这五个要素在传播过程中怎么发生变化,大众媒介必然对农村公共政策的传播,以及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实施状况、实现预期目标等给予全面、真实的反映。第四,在大众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等媒介都各自有不同特点和局限。因此,各个媒介资源需要整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确保农村公共政策的有效传播。主要建议:第一,传播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农村公共政策的传播效果,制定和完善系统的法律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能够有力促进传播效果的实现。第二,在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要对媒介力量进行整合和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第三,农民受众的媒介素养影响着政策的传播效果,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能提高传播的效果。第四,提高政策传播者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农村公共政策信息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能在减小传播成本的同时获得最符合传播目的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