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公共政策
回应能力
摘要:
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与行为。网络空间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缩小了个人与公共空间的距离。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自动过滤掉所有的有色标签,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互联网的介入,为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与民主的相互契合。非互联网时代的政策过程,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政策路径,政府表现出“家长式”作风。谈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的高姿态与民众建起了高墙。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多的是政策精英对公共事务的垄断;政策执行过程中,也是政府说了算。互联网发展的今天,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匿名性,打破了政治精英的垄断,提高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政策制定的暗箱操作与幕后交易,增强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互联网的大众化,将“屋子里装不下的现实问题”在网络空间中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解决,一方面为创建宽容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每一个真正追求民主的大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那么,如何进一步在互联网时代提升公共政策的回应能力呢?论文按照“基础理论——表现内容——案例分析——提出对策”的框架进行布局。首先对当前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体梳理,形成全方位认知,其次对论文本身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有关理论进行具体阐述,并独立成篇,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再次从互联网时代公共政策回应的表现着手,对现阶段的政策回应进行全面把握,接着以网约车案例中的北京模式为背景,体现政策回应的反复性和风险性特点,强调政策回应后的民意反映,最后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以求政策出台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我们并不否认现阶段政策回应能力,只是在此基础上力求“完美”。提升互联网时代公共政策的回应能力,让民众参与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可信,这是顺应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