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代际转移
劳动供给决策
模糊断点回归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一种“未富先老”的趋势。农村地区由于年轻劳动力迁移到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为严峻,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农村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一方面,由于家庭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老年人留守在农村得不到相应照顾,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收入不断减少,土地相对收益不断下降,土地养老作用减弱。同时,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更不完善,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压力。为了解决我国农村严重的养老问题,国务院于2009年9月在全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各政府积极推行新农保试点工作,新农保覆盖范围不断快大,覆盖率快速提高,并于2012年底实现了制度上全覆盖。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农村老人取得相应的养老金收入,经济状况发生改变,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转移和交往活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本文以新农保制度为例,侧重从农村家庭代际转移角度对新农保政策进行研究。同时,农村家庭代际转移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新农保影响老人劳动供给决策导致的;所以,为了进一步解释农村家庭代际转移发生变化的原因,本文也从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2011年与2013年调查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FRD)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代际转移及农村老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挤入”了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增加了老人对孙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时间照料。为了探究农村家庭代际转移变化的原因,本文也进一步对老人劳动供给决策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农村老人将劳动供给由外地非农劳动转移到本地农业劳动上。正是老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变化,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所以老人对孙子女的时间转移显著增加,而子女出于代际转移的“交换动机”,增加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即通过增加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换取父母在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上的帮助。本文不仅从经济支持和时间照料方面研究新农保对老年父母与子女的双向转移和老年人对孙子女的隔代转移的影响,而且通过研究新农保对老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来深入解释代际转移变化的原因,使研究内容更深入、全面。研究结论证明了新农保公共政策并没有减少老人的劳动供给和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促进了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和交往活动,有利于实现家庭内部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时间资源的流动。相关结论对新农保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政策在缓解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共同作用上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