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学入学率
公共政策
教育
城市化
生育率
摘要:
中学教育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动素质、解决贫困问题,甚至是减轻人口压力,都意义重大。然而发展中国家由小学到初中入学率的断崖式下跌是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面临的一大教育困境。因此,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促进中学入学率提升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各国政府及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干预项目尝试,然而这些尝试所干预的方面较为多样,干预手段各异。已有研究未能充分利用跨国可比较数据系统地研究影响各国中学入学率的因素,同时也鲜有研究汇总经典案例供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时参考。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结合文献,综合数据可得性以及国家及国际政策可影响性,确定了模型的解释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及回归模型验证与中学入学率相关的宏观因素及其相关程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中学入学率。通过分析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希望找到与中学入学率显著相关的政策可控宏观变量,并分析哪些变量对提高入学率的贡献最大。通过关注这些关键变量,政府可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以提高入学率,从而产生更多熟练劳动力,满足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再者,对一些可能对中学入学率有影响、但跨国比较数据不可得的解释变量,笔者通过分析对比以往研究、总结验证过程以及单一地区数据验证等方法确定这些变量对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是否有参考价值。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阅读其验证过程及数据来源,与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来决定该变量是否会对中学入学率产生显著影响。在基本了解了影响中学入学率的因素之后,笔者筛选了较为经典,且具有启示意义的以提升中学入学率为目的的政策干预研究进行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多数都设置了对照实验,有较为完备的数据分析过程,且考虑到了政府的可实施性及政策压力。因此本文能够在帮助政策设计者了解哪些方面影响中学率之后,提供更加具体的政策参考及效果分析,更加直观地呈现中学入学率在政策干预前后的变化。本文的模型中包括了六个与中学入学率相关、并且政府通过宏观政策较为容易影响的社会经济变量,最终验证出了三个与中学入学率显著相关的变量,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程度及妇女生育率(妇女平均生育的婴儿数量)。对于系数无法通过假设检验,与因变量相关性不显著的三个变量:政府中等教育占政府支出的百分比,义务教育的持续时间(年)及学生与教师比例,笔者希望在跨国数据进一步得以透明和完善之后对模型进行改善,进一步验证这三个变量与中学入学率的相关程度。对于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缺乏跨国数据,无法加入模型的宏观变量,笔者通过总结加拿大及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三个研究,研究这一变量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中学入学率。文章最后,通过墨西哥现金援助计划、印度自行车计划两个较为大规模推广的教育干预项目,笔者分析了项目的有效性、经济性以及独特性,结合墨西哥及印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项目设计背后的原因,并总结出项目启示及适用情况。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使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者更加清楚直观地发现对于教育政策改革、教育项目设计以及中学教育改善投资而言最为普遍,但也最为关键的研究领域。通过将信息更加直观地呈现,促进政策制定者们采取措施主动弥补这些变量上的不足,从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中学教育入学率,提高劳动素质,适应发展的劳动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