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
话语特征
主流媒体报道
公众话语
摘要:
本文在新媒体传播的语境下,探讨了我国公共政策传播中的话语特征、话语行为及其生成动因。具体而言,本文将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的传播作为研究案例,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选取传播热潮期间人民网与新浪微博的相关话语作为研究样本,从话语的主题选择、结构安排、修辞手法等方面,分别总结了主流媒体与公众话语的风格特征,最后结合话语语境与实践,探讨了双重话语之间的互动行为,分析了双方话语特征和行为背后的生成动因。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在政治权力与市场经济的力量支配下,一方面完成着宣传的使命,在报道中偏好“政策法律”类主题,着重强调政策的严肃性,有结构完整的新闻图式,常通过引用他人的话语、数据和隐喻等修辞来实现政策宣传的目的,形成了引导性较强的精致话语特征,另一方面从受众的阅读需求出发,创新报道内容,传达公众声音,通过收编公众话语来维护自身的话语权。公众话语的力量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逐渐强大,并在复杂的社会时期形成了特殊的话语风格。公众对政策的解读更侧重情绪态度的表达,话语具有非结构性的特征,习惯配以图片、链接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常常运用互文性、视觉性和反讽戏谑的修辞方式,形成娱乐化、口语化和情绪化的风格特征,公众选择这种独特的话语策略对政策进行协商式解读,既是排解现实压力的方式,也是积极使用其话语权的表现。总的来说,公共政策传播中的主流媒体与公众受到不同的权力制约,基于不同的社会立场,呈现出不同的话语表达特征与互动行为。通过对双重话语特征、行为和生成动因的总结和分析,本研究既希望能够为我国公共政策的传播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意义,也希望试图描绘出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理性对话、良性互动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