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共政策
小学青年教师
职业幸福感
对策研究
摘要:
教育在国家的公共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公共政策的视角研究教育问题,可以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基础,提出构建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教育领域的启示是要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延伸和完善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发展的殷切期盼。当前,重庆市渝中区全面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着眼于提升教育集团管理效能,逐步实现资源共分享、教师同成长、质量齐提升的发展目标。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不仅对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影响,也关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各小学教育集团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式,对渝中区6个小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以求深入了解其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六个部分:绪论,研究设计与实施,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分析,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结果与讨论,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首先梳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宄现状,梳理公共政策概念相关研究,以及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现状;随后,梳理并分析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对本文的研究概念、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结合个人工作生活经验,设计渝中区小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的类别和维度。调查结果采用SPSS23.0和EXCEL软件工具进行统计,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线性回归、T检验分析、Cronbach系数(信度分析)、KMO和BARTLETT检验,以及最大方差旋转方法(Varimax),对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研究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情况、差异及影响因素。在调查结果与讨论部分,就问卷结构、问卷特征、问卷结果、问卷缺陷进行总结,总结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结合ERG需要理论,分析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缺失的原因,并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进行反思与讨论,力求找出影响职业幸福感的深层次的政策因素。第六部分,提出公共政策视角下提升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于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的结果与结论有:第一,渝中区公办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第二,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存在差异,一是各教育集团之间存在差异,二是教育集团内部龙头校和成员校存在差异,三是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呈现出差异;第三,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一是压力感会对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二是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岗位、性别、收入没有相关关系,三是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内部性因子、外部性因子、社会性因子之间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认为,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有:生存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相互关系需要未得到足够重视;成长发展需要机制有效性不强。现行政策在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从而导致职业幸福感出现差异或缺失等问题: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政策环境支持的有效性不足;优质公共服务功能有待延伸扩展,政策执行效果的普惠性不佳;教师队伍建设仍显滞后,政策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不够;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屡现问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有待提升;教师激励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单一,政策评估的有效性需增强。本研究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环境、政策评估四个层面提出提升渝中区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政策建议:加强政策制定顶层设计,优化政策制定流程;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强化政策执行效果;着力改善政策环境,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增强政策评估效度,促进政策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