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
制度分析
应对思路
摘要:
制定公共政策是地方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然而,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及时、科学、有效地制定公共政策,出现政策制定失灵情况,将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和探讨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什么是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影响是什么?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和克服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是指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为分析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主要表现,根据政策过程理论,将政策制定过程划分为议程设定、方案规划、方案选择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表现是:在议程设定阶段,偏离或背离公共性;在方案规划阶段,公众参与和专家参与不足;在方案选择阶段,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不足。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将产生损害政府公信力、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地方发展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制定体制机制不完善。在政策制定主体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在官僚自主性、政策网络、公众参与不足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不足,引发政策制定失灵。在政策制定程序方面,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不健全,导致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够规范,引发政策制定失灵。在政策制定系统方面,信息系统障碍、咨询系统低效、决策系统权责失衡,使得政策制定系统运行不畅,引发政策制定失灵。为防止和克服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以杭州、广州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从制度上进行积极探索。杭州市推进开放式决策制度,开放式决策具有决策过程开放透明、公众参与广泛直接、决策程序规范有序的特点,较好地提高了政策制定质量。广州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在政党、政府、基层探索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注重多元协商、公众参与,较好地提高了政策制定质量。这些经验的启示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到多元协商、开放透明。防止和克服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其基本目标在于构建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体制机制。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体制机制的内涵是维护公共利益、践行民主政治、注重公开公正的一系列政策制定制度和政策制定制度运行的总和。其基本路径为,在政策制定主体方面,通过推行开放式决策、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督制度来规范地方官员行为,通过强化利益集团规制机制来规范利益集团行为,通过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来完善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程序方面,通过提高法律效力、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优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综合立法与单项立法相结合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在政策制定系统方面,通过优化信息机构管理体制、强化信息公开制度来消除信息系统障碍,通过完善智库管理制度和决策咨询制度来提升咨询系统效能,通过强化决策问责制度来促进决策系统权责均衡。因此,本文核心观点为,构建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是防止和克服地方公共政策制定失灵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