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输配电价
交叉补贴
公共政策
政策优化
摘要:
自1978年,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实践,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能力快速增强,普通民众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但由于幅员辽阔、人口基数也较大,在各区域间的差异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带来了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影响经济的运行质效。因此,在迎接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巨大挑战之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题的重要路径。电网作国家经济发展的设施基础,不仅承担了保障电力供应、助力经济发展的重任,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二零一五年,随着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推进国家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如《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逐步建立“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电力体制改革整体性框架,而相关配套文件中也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核定、发布和执行独立的输配电价。输配电价改革作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成了最难打赢的“硬战”,而交叉补贴又是输配电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内容之一。交叉补贴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意在利用行政手段调节电价,实现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用户等非盈利领域电价,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社会公平,增强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功能属性而提出的。但是,随着国家对输配电价改革的纵深推进,电价的交叉补贴政策隐藏的矛盾逐渐显现。面对着政府从严从紧的监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落实确保稳定增长任务等多重压力,对于怎么样调节电力改革中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调和不同用户双方的利益,从而带动能源行业的整体转型,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尝试跳出既有电力行业的研究格局,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从交叉补贴的视角切入,基于自然垄断管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利益理论等理论,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输配电价的制定、实施、反馈各环节的体系性、合规性、协调性进行考察。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我国输配电价改革政策的历史沿革、当前的政策安排和政策试点,对当前的输配电价改革政策形成总体性的认识。其次,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电价交叉补贴的实证研究,分别对不同类别用户和不同区域居民用户进行交叉补贴的现状与测算分析,检验输配电价改革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我国输配电价交叉补贴中存在着补贴规则不科学、补贴对象不清晰、价格扭曲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也阻碍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实施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步伐。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层面来思考解决输配电价交叉补贴的实践成果和现实困境,建议从健全交叉补贴的新运行机制、探索建立输配电价的新定价体系、推进管制政策优化执行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我们既要始终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补贴的公平性,还要充分发挥价格手段及监管机制的功效,探索应用适应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的交叉补贴处理方式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相互适应、共同发展,提升电力上下游产业市场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促进提高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