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感知风险
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因子分析法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
结构方程法
公共政策
摘要:
了解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因素是促进保护工作更好开展的前提。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个人自觉,更应通过相应公共政策对居民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野生动物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居民无节制的耗用很容易使其面临“公用品悲剧”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其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和出台相应公共政策对居民的个人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而有效公共政策的出台需建立在了解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空前关注,与此前相比,这一特殊时期居民的保护意愿十分强烈。由此可见,探清疫情背景下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相关因素,尤其是疫情感知风险的影响情况及其作用路径,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探索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疫情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提出禁食、保护野生动物的强烈建议。也有较多文献对禁食、保护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另有部分文献探究了疫情感知风险与性别、宗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但针对疫情感知风险与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探究疫情感知风险对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文献更是少见。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展开研究,在疫情危机中寻求能够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更好开展的机遇,这也是本文不同于其他研究的一项创新之处。分析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现状。从梳理现有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现状入手,分析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并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普遍较高的现状得出,弄清此时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因素,尤其是疫情感知风险这一因素的影响情况及作用路径十分重要。本文分两个层次对疫情背景下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提出假设,构建模型,选取变量的基础上,用线上调查所得1031份有效问卷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第一层次是通过因子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着重关注疫情感知风险这一因素的影响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疫情感知风险的增强、居民野生动物保护社会认同度的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均对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增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层次是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禁食野生动物遵从度这一中介变量,对疫情感知风险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索。实证结果表明,禁食野生动物遵从度在疫情感知风险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疫情感知风险对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提出提升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政策建议。应从法律、社会、个人、背景等层面入手增强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法律层面要逐步调和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矛盾,适当加大表彰奖励等正向激励力度,不断增强相关保护政策的执法力度;社会层面要正确宣传食用野味的风险隐患,努力打造禁食野味的周围环境,着力营造人人保护的社会认同;个人层面要积极提升参与保护的主动意识,注重提高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背景层面要抓住疫情感知风险正向影响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情况,在危机中寻求转机,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让居民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风险感知,从而促进其保护意愿的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