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理论
水果
消费者行为
影响因素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摘要: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水果生产和消费国,水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然而,水果具有易腐特性,随着水果产量的不断增长,如何优化生产和销售策略,确保水果的新鲜度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水果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水果作为健康的食物来源,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对于维持健康的循环和消化系统至关重要,而蔬菜和水果的消费增加还可以预防慢性疾病,促进人体健康,但我国居民的人均水果摄入量却普遍偏低,远未达到健康膳食指南所推荐的标准,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营养摄入,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构成了潜在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基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理论这一健康行为改变理论,深入探讨中国居民的水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多角度多方面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建设。
本研究基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理论,深入剖析水果消费行为,归纳并总结了个体水果消费行为的多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调研问卷,并收集到469份有效问卷。首先,论文通过SPSS23.0与AMOS23.0对获取的数据和构建的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其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的基本信息特征、变量分布特征和个体变化阶段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水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探究了水果消费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处于各变化阶段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1)在模型检验方面,调整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理论模型中提出的模型结构得到验证,即水果消费者行为受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决策平衡这四个关键变量的共同影响,态度变量包含认知态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层面,知觉行为控制涵盖了控制信念和感知便利性两个维度,而决策平衡变量则包括了个体对水果消费的优点和阻碍的权衡。(2)消费金额上,大多数受访者每周花费在11-50元之间购买水果,消费水平相对适中,消费频率上,66.5%的受访者每周购买水果1-2次,水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购买品类,此外,柑橘类、浆果类和仁果类水果是最受欢迎的,而瓜果类、核果类水果也有一定的市场;多数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水果消费习惯,女性的水果消费比男性更加积极和稳定,年轻消费者相对水果摄入不足,受教育程度越高水果消费越充足和稳定,已婚消费者有更稳定的水果消费习惯,月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更有可能维持良好的水果消费习惯。(3)从样本整体来看,态度、主观规范和决策平衡对水果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消费行为正向显著影响,决策平衡对消费行为负向显著影响,而知觉行为控制对水果消费行为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在个体所处的不同水果消费阶段,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就引导居民增加水果消费,树立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而推动健康饮食的广泛普及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同时促进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营养教育的宣传,创建健康饮食文化氛围;发挥意见领袖和社会期望的作用,提高公众对水果消费的关注度;增加健康信息透明度,建立消费者信任机制和反馈机制;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创新产品开发与多样化;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果生产和流通效率,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