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
企业经营绩效
融资约束
公司声誉
内部治理
摘要: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随着2014年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在全国开展,诚信纳税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投融资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2022年,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市场经济制度,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以实现信用建设对实体经济的正向影响,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国家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否能对企业发挥“激励作用”,能否发挥预期的政策效应,如何充分利用纳税信用信息以及完善该制度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对企业绩效影响如何,怎样的政策措施能够让纳税信用评级产生更有效的市场激励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在理论假说方面,本文首先论证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本文论证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有助于扩大企业的融资信贷规模,减少企业的资金限制,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同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的资金受限程度越小,企业的经营绩效越容易得到提升;再者,本文论证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的传导作用来宣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而公司声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无形资产,可以通过与供销商、潜在投资方以及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构建长期牢固的关系纽带,从中获取廉价优质原材料、提高销售议价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信贷融资规模等“溢价”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最后,本文论证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其内部的优化治理,从而减少内部间的代理监督费用,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提升。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2015年正式实施的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作为切口,同时选用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目标对象,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对该制度对企业行为的政策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A级信誉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提升的程度有限;(2)公司声誉、融资问题以及公司治理问题在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中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3)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审计约束力较弱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上述结论以及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一是完善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强化评级结果运用;二是健全纳税信用赏罚机制;三是完善纳税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制度;四是优化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信用积分制;五是加强银税互动,降低融资约束;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诚信纳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