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微企业
财务分析
授信评审
信贷决策
摘要:
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融资问题近几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巨大且资金链薄弱,制约了小微企业生产发展、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及产品种类的增加。对此,国家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观念,“十二五”规划期间,各地区、各部门逐渐落实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各大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然而,银行信贷业务的高风险性是有目共睹的,破坏力巨大并且具有一定的连锁反应,对贷款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是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现实信贷业务中,信贷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受制于知识面的局限性等因素,审查财务信息往往流于形式,简单套用公式,罗列财务数据,审查不严,评价方式粗犷、单一,注重“形式”而忽视“质量”,不去深入挖掘探究数据背后反映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企业的性质、融资需求和生产经营周期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加大了信贷风险和隐患,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授信活动时应如何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信贷决策,探索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信贷人员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财务分析方法,既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又保护了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保障了商业银行的稳健、高速运行。本文以我省小微企业典型代表——T企业申请商业银行贷款事件为例,借鉴现有的财务评审方法进行授信评审,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银行信贷人员完全套用传统大中型企业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信贷决策存在许多偏差和误区,例如:我国现行银行信贷审核中的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财务数据数量不全、财务数据质量较差及信贷评审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脱离企业特点等。本文在总结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探索银行信贷评审模式下的小微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目前,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主要采用两种判断模式,一是基于财务报表而得出的定量财务数据,据此确定发放贷款条件和制定是否贷款的决策;另一种是基于长期的定性合作关系而产生的发放贷款条件和贷款决策。针对小微企业评价现行审批所采用的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交叉检验法、报表还原技术法等新兴信贷财务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财务分析方法,以期通过综合财务分析方法,辅助信贷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信贷决策。最后,提出了应用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以更好地降低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