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资本结构偏离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回归分析
摘要: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者操纵利润润、粉饰报表的一种主要手段,会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出现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的案例,盈余管理现象随之成为公司金融领域里的焦点问题之一。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对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在资本市场公开的盈余信息失真,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从而误导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由此经济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长此以往有损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在现代公司体制下,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即基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重要的内生变量。因此,资本结构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直接显著的相关性以及资本结构的偏离是否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就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本文将从公司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导致盈余管理行为,而资本结构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对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此假设资本结构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且不同的资本结构下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若公司的资本结构合理、经营状况良好,则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操纵利润的动机较弱;若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或存在异常偏离,则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困难,从而管理者操纵盈余的动机会加强。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提高盈余信息质量,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偏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在相关国内外盈余管理和资本结构的研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资本结构偏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系列计量模型,检验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是否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资本结构偏离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和程度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关系,当公司杠杆率提高时,管理者采取应计盈余管理操纵利润以满足公司股东的权益要求;若公司资本结构发生偏离,即公司杠杆偏离公司目标杠杆时,管理者采取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下降。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资本结构及其偏离存在显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