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管理者过度自信
公司治理
摘要:
资本结构及其调整一直以来是公司财务研究领域的传统重点内容,因为资本结构揭示了公司经营所需资本的来源构成状况,反映了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对权利关系。现代财务学者一直在资本结构领域笔耕不辍,研究的主题范围也不断扩大,研究的重点从资本结构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扩展到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近年来,随着动态调整模型的建立和调整成本概念的引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更是成为该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在各国学者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我国学者也不甘落后,针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诸多因素,利用不同的模型测和研究变量,测得了调整的速度。但是,在这些研究中,结合行为金融学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如何作用于资本结构及其调整的文献可谓凤毛麟角。总结已有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多采用静态模型探讨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而实际上,公司资本结构不是一直处于静态不变的,它是处在不断地调整之中的。另外,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研究,还忽略了公司治理的作用。试想,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管理层作为代理人,必然会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约束,怎会始终处于过度自信状态呢?所以,采用动态调整模型,纳入公司治理变量,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调整的关系,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借鉴前人研究,本文利用新的调整模型,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作用,并在不同目标资本结构水平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资本结构研究的文献进行比较系统地阐述,形成了一个资本结构研究的整体框架。然后,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治理有关的文献,本文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回顾与梳理,对研究现状产生了较为清晰的感受和认识。最后,通过对前述三部分文献进行汇总阐释与评论,总结成果,指出不足,引出本文的研究在文献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研究主题所涉及的资本结构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主要概念进行了清晰地界定,从而夯实了本文的理论基石,为本文后续行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第三部分,详细呈现了实证研究的设计过程,对数据、变量和模型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定义资产负债率作为因变量资本结构、选择管理者相对薪酬作为过度自信代理变量,还选取了八个公司治理方面的不同变量,以及若干与主题相关的控制变量。在第四部分,展示了实证研究的回归结果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在第五部分,陈述了全文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可能的政策与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速度越慢;(2)通过提高独立董事席位比例、设置更多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完善股权制衡机制等措施,可以显著弱化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促进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值调整,即公司治理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减慢作用。(3)不同的目标资本结构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不一样,在以股东期望水平为资本结构调整目标的情况之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小于以管理层期望水平为调整目标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