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
单独列报
金融化
摘要: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然成为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23年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65%。2018年之前,企业研发费用信息包含在管理费用中,并在年报附注披露,但这样的列报方式存在企业不披露研发费用或者披露不完整的情况。为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列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18年财政部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金融企业将“研发费用”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本文借助这一外生政策,对单独列报研发费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信息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会计信息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凸显效应理论分析研发费用单独列报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研发费用单独列报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传导机制。增加企业研发投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研发费用单独列报的凸显效应下,更多的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研发费用,并更加看好高研发费用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而会推动该企业的股价上升。同时,由于投资者注意力有限,研发费用低于同行业水平的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者关注,缓解同行业其他企业增加研发带来的压力,会考虑调整研发策略,并通过投入实际研发来获取投资者关注,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研发费用高于同行业水平的企业,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缓解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压力,也有动机增加研发投入。而金融投资和研发投资是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两个方向,由于再融资的高成本的存在,增加研发投入意味着需要减少金融资产投资。
鉴于此,本文以2018年为政策断点,选取2013至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分组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研发费用单独列报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水平;(2)机制分析显示,研发费用单独列报通过信息凸显机制和竞争压力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水平;(3)非国有企业对研发费用单独列报传递出的信息凸显和竞争压力的反应更强烈,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4)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研发费用单独列报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显著。本文还对实证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1)对政府而言,应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列报的相关规定,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同步推进研发激励政策,引导投资者高效使用信息。(2)对企业而言,应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重视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企业行为。(3)对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可以进一步关注企业的研发行为并优化投资决策,散户投资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搜集能力并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