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单列
创新
有限注意力理论
凸显效应理论
摘要: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与科技创新重要性日益突显的情况相对应,2021年企业R&D经费占全国的比重为76.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由此可知,企业在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认为,企业创新主要受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宏观因素中,政策支持、金融化水平、法律制度环境等制度因素以及文化传统、社会信任等非制度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创新。从微观层面看,融资约束、高管特征与企业特征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一定影响。然而,鲜有文献从研发费用单列的视角研究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因素。从研发费用单列的视角打开企业创新这一经济后果的黑箱,或许能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新思路。
基于有限注意力理论和凸显效应理论,本文认为,研发费用单列以后,企业可能会为了获得外部市场的资源,选择虚增研发费用进行研发操纵。同时,如果相较于其他企业,企业自身公布的研发费用过低,也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层面临外部市场的压力。出于维护管理层自身利益的需要,管理层有动机进行过度投资,导致企业创新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有限注意力理论与凸显效应理论探讨研发费用单列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通过设置Tobit模型展开回归,实证检验研发费用单列如何影响研发费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滞后一期、剔除金融危机样本、更换变量计算方法、工具变量的方法展开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不同情境下研发费用单列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研发费用单列对双元创新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费用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削弱,即研发费用单列降低了企业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法律制度环境较差、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行业压力较大、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而言,研发费用单列对研发费用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单列后,管理者更偏好对利用式创新进行研发操纵。本文结论有助于厘清研发费用单列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复杂机制,为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单列政策,推动资本市场更加透明化提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