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创新质量
文本相似度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中国始终将企业放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但由于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以及创新产品的正外部性,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往往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加强对创新的扶持力度,我国相继推出多项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专门为了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而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只在于创新数量,更在于创新质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政府激励创新的重要举措,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值得研究。
本文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实际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和文本分析法测算出的创新质量指标,以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财税〔2015〕 119号文件作为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及机制分析。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数量的影响,以及实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程度的提高和税务部门对研发支出的筛选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质量。
(2)异质性分析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相对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来讲,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低资本密集度企业的创新质量有着更强的激励作用。
(3)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人员的数量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
(4)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既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又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质量,并且实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程度的提高也能同时提高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税务人员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筛选行为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质量。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专利质量测度指标的创新。现有的有关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章,多以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来衡量企业创新,仅考虑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量,涉及到创新质量的,大多也是采用各类型专利的数量或者占比来度量,与真正的创新质量有所差别。本文利用文本分析中文本相似性的测量方法,构建每个新发明的专利与现有和后续专利之间的联系,高质量的专利则为与以前的专利相似性低且与未来的专利相似性高的专利,能够更准确地测度专利质量。
(2)指标测度更加精准。现有文献大多利用研发支出乘以法定加计扣除率确定加计扣除金额,此方法默认有研发支出的企业一定享受了加计扣除政策,但是事实上有研发支出的企业不一定享受了该政策,即使享受了该政策税务部门也不一定全额认定了企业的研发支出,所以此方法计算出的加计扣除金额是不准确的。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实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验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
(3)研究内容的拓展。本文不仅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还进一步考察了实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程度提高以及税务部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筛选行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政策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