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摘要:
目前,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行进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步伐,我国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方法缓解市场失灵,降低研发成本,激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产业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企业通过研发操纵等手段投机性地寻求政策扶持,这些企业或为未达标的“伪创新”企业,或为已达标但欲搭乘政策便车谋取更多政策红利的企业。已有诸多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提高了企业的“寻创新”动机,产生了积极的激励效应,或诱使企业萌生了“寻扶持”动机,产生消极的迎合效应。在这些研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成为研究产业政策激励效果的代表性政策之一,学者们已针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的角度不同,而这其中少有学者从时间维度出发展开研究,本文则考虑到产业政策存在持续推行这一规律,试图通过研究长期享受政策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发现政策在长期实行后的激励效果如何变化。
基于此,本文以2008-202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收集数据量化企业申请享受该政策的持续性,探究持续性程度对企业不同创新动机下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首先,针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持续性程度与研发投入行为的关系开展实证分析,观察随着企业享受政策持续性的增强,其“寻创新”研发投入行为与“寻扶持”研发投入行为如何变化,据此反映政策实施效果(即激励企业“寻创新”的激励效应和诱使企业“寻扶持”的迎合效应)的变化规律;其次,在此基础上,更细致地针对生命周期、企业规模、融资约束程度以及高科技行业的异质性因素展开分析,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否会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进一步地,以“寻创新”动机与“寻扶持”动机的孰高孰低,探究随着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持续性程度的提高,该政策更突出表现为激励效应还是迎合效应,以向上研发操纵为基础更有针对性地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创新产出为基准,衡量政策在激发企业创新动机的基础上,是否更进一步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
研究发现,当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持续性较强时,既会出于“寻创新”动机增加实质性研发投入,也会出于“寻扶持”动机增加策略性研发投入,即同时表现出激励效应和迎合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情况在成长期企业、小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弱的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企业享受政策的持续性加强,激励效应逐渐强于迎合效应,这种情况在已经表现为向上研发操纵的企业中依然存在,并且政策不仅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动机,最终也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
本文首先创新性地从企业享受政策的持续性程度出发,以量化的持续性为基础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展开研究,进而反映政策在持续推行背景下的实施效果;不仅如此,本文兼顾了政策的双重激励效果,发现即使持续享受政策激励,企业也同时存在“寻创新”与“寻扶持”两种研发投入行为,即政策并非单一地存在激励效应或迎合效应,而是二者兼有,这为当下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