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中国十七年
民族器乐艺术
唱片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1949-1966)是中国民族器乐实现专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唱片作为音乐传播和保存的关键媒介,不仅记录了大量珍贵的音乐作品,这些珍贵的音响资料不但保存了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实践,也为研究该时期民族器乐的专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本文以新中国十七年期间的民族器乐曲唱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我国民族器乐发展进程中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本文第一章梳理新中国初期唱片产业的演进脉络,将其划分为初创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分析产业重组、技术革新与政策导向对民族器乐唱片生产的影响。通过统计数据揭示民族器乐唱片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典型唱片案例探讨其历史价值。第二章聚焦唱片中记录的重要乐人、乐社及专业团体,以声音文本为核心,结合曲谱文献与历史档案,考辨传统乐种的传承发展,探究其的演奏风格,并考证了唱片中的业余民间器乐社班和专业演奏团体。第三章通过唱片深入分析专业化的民族器乐独奏曲与合奏曲,通过版本比对,试图探究这一时期民族器乐创作及演奏的艺术特色,阐明移植改编作品对传统音乐的整理改编,以及民族管弦乐在配器上的交响化探索。
本研究通过对新中国十七年民族器乐曲唱片的深入探讨,不仅彰显了唱片作为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更为深入理解新中国十七年间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历史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