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循环
闽派古琴
文化产业
文化品牌
品牌建构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物质经济价值,将品牌发展的概念融入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地域的文化形象、增强经济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闽派古琴作为福建民间的代表性艺术类型,承载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作为地区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分析闽派古琴文化产业现存运营模式,将闽派古琴文化与当今社会受众需求对接,探寻闽派古琴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文化空间,以期改善闽派古琴文化现有品牌营销模式,促进闽派古琴文化品牌传播,扩大社会影响力。基于文化循环理论,根据闽派古琴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性以及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能够进行品牌营销活化的发展现状,综合运用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设计学等学科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闽派古琴文化品牌现有设计路径,探索其“生产—认同—消费”文化循环内部机制,以品牌文化、品牌延伸、品牌认同、品牌传播、品牌管理作为闽派古琴文化品牌建构框架,为进一步提升闽派古琴文化品牌传播力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梳理闽派古琴历史发展脉络,挖掘闽派古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可以打造闽派古琴文化品牌竞争优势。经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闽派古琴文化品牌具有较好的市场规模,政府、企业与民众共同助力产业发展,逐渐实现闽派古琴从“文化遗产”向“文化生产”迁移,但依旧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闽派古琴文化品牌发展。因此,需要优化与升级闽派古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延续文化生产,提升品牌文化内涵;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独具特色场景形态,提高品牌宣传力度;优化消费体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需求并积极完善规则治理,强化文化产业支撑,促使闽派古琴的文化机理凝聚为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持久的区域文化品牌形象,实现区域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文化循环理论应用于闽派古琴文化品牌建构领域,强调突出文化品牌中的闽派古琴文化,构建闽派古琴的文化品牌符号,激发当地文化消费活力,为非物质遗产文化品牌研究提供了借鉴范本,同时也为其他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对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