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周王府
音乐活动
朱有燉杂剧
琵琶
中原弦索
摘要:
明代王府风气盛行,遍地设有藩王府邸,藩府音乐成为该时期音乐主体之一。从明代众多封藩王府来看,周藩一系家族规模庞大,在明代藩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府内不乏频频组织,活灵活现的杂剧、器乐活动,以及明代中原弦索的表演。明代周王府音乐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应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现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文学及戏剧领域,音乐领域寥寥无几。文章以周王府为考察范围,以音乐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微观个案研究。详细描绘王府音乐的立体景观,对于理解各地藩王府音乐与当地音乐的联系,提供实证研究案例。通过研究,厘清诸多音乐事项的前后联系,从而更为直观的了解作为特殊实体存在的王府音乐活动面貌,以及其对音乐文化传承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既往研究资料及文献为基础,对明代周王府音乐活动进行论述。其音乐活动主要集中于杂剧创作及表演、器乐活动、中原弦索三个方面。结合文献资料描述藩府音乐文化生活雍容华贵、歌舞升平相关气象。总结周王府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突出藩府对中央宫廷音乐的继承与创新,说明明代王府音乐产生的深远影响。明代周王府内音乐生活雍容华贵,府内歌舞升平。明代初期,藩府音乐活动以杂剧表演创作活动首屈一指,其以北曲为主,音律和谐,得到后世的广泛传唱。文章通过对周宪王朱有燉杂剧创作的分析,突出其在杂剧演唱方式、曲牌运用等方面的革新性改变,及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又以汤应曾、张雄等人在藩府内的琵琶表演、教授活动作为个例进行讨论,反映出藩府为开放式的音乐殿堂。其次,明代中原弦索为中原地区兴起的戏曲唱腔方式活跃于明代藩府之中。通过对比探讨,本文认为“弦索”并非产生于明代,只是在这一时期得到明显发展。通过对其具体涵义的辨析及产生源流的探析,看出王府音乐与中原弦索间的密切联系。本文旨将明代周王府中各项音乐活动作为整体,对明代藩府音乐文化兴盛原因、特点及影响进行总结性概括,梳理周王府内各类音乐事项前后联系。随着“铲王气”的出现,藩府生活水平得到降级,音乐发展受到限制,呈现出较为落寞的发展状态。即便如此,王府音乐仍在广泛传唱及流行。王府音乐文化不可替代,其在对中央宫廷音乐的继承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形成自身音乐文化特色,在明代音乐发展中处至高地位,对明代音乐文化发展产生独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