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琴
道家审美思想
音腔
音场
乐境
摘要:
道家审美思想对于古琴音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其重要性长期被学界忽视,深入探析琴曲中的道家审美理论并将之与打谱、演奏等音乐实践相结合非常必要。在本文的研究对象“广陵五谱”中,道家琴曲占了很大比例。
笔者首先以明清古琴音乐与道家审美的发展为历史背景,阐述了道家音乐审美形成的重要途径,并将清代广陵琴派代表性的“广陵五谱”中所有的道家琴曲内容归类为“道家本体论思想”“道家典籍典故”“神仙高道传说”“儒道融合隐逸思想”“上古巫术祭祀”等五种类型。其次,由于道家美学中的终极追求就是个体生命‘悟道’、‘修道’、‘得道’,笔者分别以“隐逸审美思想: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思考”、“物化审美思想:人与自然宇宙万物的思考”、以及个体“修道”的三个层次“忘机审美思想:静而生定”、“静观审美思想:定而生慧”、“逍遥审美思想:慧而悟道”等五个阶段来划分与归纳所有琴曲中蕴含的道家审美思想。笔者以溢出在旋律线条缝隙里的音腔为关键点,将指法之分为“构成旋律线的音线组”,“形成韵腔的音腔组”,以及“二者兼备的复合组”来分析琴曲中音乐本体元素与道家音乐审美思想的关联。
此外,古琴打谱也应将腔韵特色作为关键,找出不同指法组合形成的音乐动力,将之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打谱。笔者将打谱实践分为四步:音线流动——从点到线的旋律;音腔气旋——从点到团的韵腔;音场交融——点、线、团融合的音场;乐境升华——道家音乐意境的审美。最后从演奏的心理、姿势、情绪、气息和功用等方面分析道家古琴演奏美学,并整理出符合五种道家审美思想琴曲的“达情”“养气”“守心”“用意”“摩神”等五种演奏共性,在琴乐演奏中找到精神自由游弋的乐境。
古琴音乐是通过点、线、团三维交织而成动态的音乐抽象空间场,是有着独特音乐逻辑和音乐语境的有机结构,需要不断研究找到其创作逻辑、内在气韵动力与不同美学范畴的逻辑关系,以传统为根基创作出契合中国人审美思想古琴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