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竹笛乐团
“合音曲本”
融合
当代释义
摘要:
竹笛作为华夏民族乐器代表之一,历经数千年在每一次衍变中都顺应了天地之“道”,并在不同时代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着自身的价值。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中国竹笛艺术开始逐步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转型。为探索中国竹笛在当代舞台的艺术表现力与多种可能性,打造一个可供艺术家与学者实验、实践的学术平台,2012年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张维良在学校及其团队的鼎力支持下创立了中国竹笛乐团。该团是自竹笛开启专业化发展后直至21世纪,在中国专业音乐类高校出现的一种新型学术性笛乐社团形式。乐团自成立后,经十余年的探索经营,在创作、演出、教学…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一定体量的成果,也在实践中验证了竹笛以笛乐社团形式以及当代中国竹笛舞台演绎以多元化形式呈现的可能,对推动中国笛乐乃至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此,本文主要采用“自我音乐民族志”“文化嫁接”理论为研究支撑,以中国竹笛乐团为核心,共分五章进行阐述:第一章,主以近现代为起点剖析中国竹笛乐团于时空衔接生成的历史原因与使命,详细梳理乐团十余年来积累的实践创获;第二章,以中国竹笛乐团创立人张维良为研究对象,以其学术风范与人文情愫为切入点,追溯其个人及其团队对乐团创立与发展之本源和学术脉络;第三章,摘选乐团部分改编自各类经典旋律的“合音曲本”为案例,其中包括笛箫独奏传统作品、民族乐器独奏传统作品、民歌与里巷歌谣,概述其经新编后通过笛乐“合音”功放所呈现的当下释义以及另类体悦与解读;第四章,以笔者亲身参与中国竹笛乐团实践近十年来经学习和研究积累的些许心得为样本,从乐团范式促进笛乐“合音曲本”所形成的学科训练优势,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和笛乐教学综合性艺术实践能力的扩展上入手,论述中国竹笛乐团现象对中国笛乐艺术发展的启示;第五章,分别以乐团大型多媒体演出《远古的呼唤》为鉴观中国笛乐艺术“古今”“中西”之互证,以全球音乐文化融合之态势分析,以当下中国民族器乐行业市场现状并寻求主动突破之可能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笛乐艺术发展立于当代之人本立场的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