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诚一堂琴谱》
程允基
古琴
摘要:
《诚一堂琴谱》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成书的一部古琴谱集,撰辑者为新安琴人程允基。整部琴谱共包括《琴谱》六卷和《琴谈》两卷,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优秀琴谱,撰辑者程允基师承虞山派,但此谱中并非仅包含虞山派的传谱,这部琴谱的上述特点激发了笔者的探究兴趣。本文以《诚一堂琴谱》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此谱撰辑者程允基其人与此琴谱的成书背景、指法理念及所用指法特点、琴曲源流与琴曲编创特点、琴乐审美思想进行了探究。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究,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呈现出来,此谱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也得以显现,同时也以个案的形式对清初古琴艺术的发展状况及审美追求有所反映。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程允基其人及此谱内容进行叙述,并对此谱成书背景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搜寻史料得以知晓程允基的家乡为现安徽省休宁县汊口村,他少时离开家乡,一生到过许多地方,曾在广州客居多年。他擅作诗文并尤爱抚琴,研习琴道多年后撰成《诚一堂琴谱》,并作有大量与琴相关的诗文,通过这些诗文笔者得以发掘出与其相关的琴事。在琴艺师承方面,虞山派在其师承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但他也受到了其他派别或个人琴艺的影响,拥有多位琴师、琴友。笔者还在对此谱进行全面了解后对谱中内容进行了叙述,并结合时代状况对此谱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此谱得以撰成是时代环境、友人言行、程允基个人能力共同作用下的成果。第二章对此谱中指法理念及所用指法特点进行了探究。笔者发现《诚一堂琴谱》中的左右手指法理念均受到了(清)《琴学心声谐谱》、(清)《大还阁琴谱》、(清)《蓼怀堂琴谱》等多部琴谱的影响,但并未完全照搬这些早前琴谱中所述,而是在指法的演奏方法上有着自身的思考与创新,这体现在谱中的指法谱字释义里,并对此后的琴谱产生了影响,其中(清)《酣古斋琴谱》及(清)《乐山堂琴谱》这两部琴谱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另外,通过统计与分析谱中琴曲所用指法,笔者认为此谱在指法运用上的显著特点可用“简声重韵”一词概括,即在重在取声的右手指法方面,多用单声指法、寻求简静,而重在作韵、以“吟”、“猱”两类为代表的左手指法在此谱中得到了频频使用。《诚一堂琴谱》在指法使用方面的“简声重韵”符合清初琴坛重琴曲对内在意境、情趣和韵味的追求,也是此谱在虞山派琴乐审美思想影响下形成的“静远淡逸”的琴乐审美准则的体现。第三章对此谱琴曲源流与琴曲编创特点进行了探究。通过将此谱中的琴曲逐一与现存他谱中的同一琴曲进行细致对比与分析,笔者得以基本厘清此谱中琴曲的源流情况。笔者认为《诚一堂琴谱》内琴曲的谱本来源较为多样,并非仅吸纳一家一派之谱本,此谱成书后流传较广,谱内琴曲影响了后世多部琴谱,因此其在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此外,笔者将此谱中的琴曲分为原谱转录类、改编类、创作类三类,并通过较有代表性的改编类琴曲《梅花三弄》与创作类琴曲《琴书乐道》及《养生主》,对此谱在琴曲编创上的特点进行了探究。第四章对此谱的琴乐审美思想进行了探究。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此部琴谱中的琴学文论,并结合虞山派琴乐审美思想、儒家音乐美学思想、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及此谱所收录琴曲的内在意境、谱中指法使用与琴曲编创上的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得以对此谱所蕴含的琴乐审美思想形成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诚一堂琴谱》在琴乐审美思想方面具有“静远淡逸”的琴乐审美准则、“养性移情”的琴音功用观、“崇雅抑俗”的琴乐审美倾向,以及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养生、以琴求道;追求超然物外、逍遥自由审美境界的特点。通过上述探究,《诚一堂琴谱》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显现出来,笔者认为此谱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而此谱中简化右手指法、注重左手指法的使用、讲求“清微淡远”、重视琴曲内在意境、情趣和韵味等特点是清初古琴艺术发展状况与审美追求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