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京剧
旦角
流派
京二胡伴奏
摘要:
京剧艺术,延绵赓续,各流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代表自身特点的唱腔风格与伴奏特点。舞台上的京剧表演不仅需要依托演员的“唱念做打”,还需要借助京剧乐队的“托、包、衬、补、垫”,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趋于完美的艺术效果。本篇论文以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艺术中伴奏特点为研究课题,从京二胡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实践练习法、归纳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艺术中的伴奏特点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等方面,对京二胡在的京剧旦角流派中的伴奏特点进行整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中伴奏特点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京二胡的历史沿革。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梳理了京二胡的渊源及发展;整理了京二胡的演奏技术特征,并对其定弦与定调、托腔保调进行说明。其次,分析了京二胡与京胡的配合关系。第三部分,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中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通过演奏实践和文献材料分析,对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艺术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剧目中的风格及伴奏特点。从京二胡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选取四个流派(梅、程、荀、张)的经典剧目作为个案,深入探究京二胡在京剧旦角四个流派中的伴奏特点,其次,立足于个案研究和比较视角,从音乐风格和伴奏特点两个层面,对京二胡在不同流派的同一剧目中的伴奏特点进行比较。从而印证京二胡的伴奏对京剧旦角流派整体伴奏风格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京剧艺术的美学风格。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京二胡在伴奏中更好地把握京剧不同旦角流派的伴奏特点和京二胡演奏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