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定弦法
壹越调
双调
平调与大食调
黄钟调
般涉调
摘要:
日本传自唐代的五种六式琵琶调弦法分别为壹越调、双调、平调与大食调、黄钟调、般涉调,其中“壹越调”(1)是日本雅乐将唐俗乐相差大二度的“正宫”与“越调”合在了一起,故涉及到的是七式,这是以调式体系为主的乐调运用。根据现存的有关古谱显示,“壹越调定弦法”实际是“正宫定弦法”(A-d-e-a)。“双调定弦法”(G-A-d-g)除了比“壹越调定弦法”子、中、缠弦低大二度外,主要是老弦定低了四度。但日本雅乐中“越调”与“双调”的调式都出现了误判,由商调转为了宫调。在后来调性体系中的“正调定弦法”(A-d-ea),运用相差大二度的“小工调”与“尺字调”。这样,以前流传下来的“双调定弦法”,纳入到“小工调”之中,仅老弦低小三度,成为一种“小工变调”(A-B-e-a)。“平调”与“大食调”是最早同主音相差五度两调的运用,二者定弦(E-B-e-a)相同,后来此定弦法被淘汰。“黄钟调”虽与“越调”同均(调性)但在那时并不用一种定弦法,流传下来的仅老弦比正调低了大二度(A-c-e-a)。后来被纳入“尺字调”运用之中。般涉调是琵琶前身古波斯“乌德”的基本定弦法(^(#)F-B-e-a),当乐器转身为中国琵琶后亦被淘汰。这样,造成了中国琵琶以八度夹四、五度定弦为主,西洋弦乐器仍保持四度-五度鳞次定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