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VR
游戏场景
山水画
意境
传统美学
摘要: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东方美学的重要载体,其意境美学根植于农耕文明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山水画艺术价值的核心体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介的变革重塑了人们的观览习惯,都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弱化,使得传统山水画在创作、传播与诠释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山水画的意境美感与精神内涵难以在现代得到有效的传播,并被更多的受众理解与内化。同时,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介,尽管在游戏产业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游戏体验方式上的革新,但多数作品在内容层面呈现出重感官刺激、轻文化美学价值的倾向,尤其在中国游戏产业,普遍存在对西方文化元素的过度依赖与本土美学内涵挖掘不足的问题。在此种情境下,将山水画的意境体验与VR游戏娱乐化、沉浸化的观赏方式结合,成为当前传统美学与VR艺术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全文探讨如何将山水画意境融入VR游戏场景中,尝试提出一种具有实践性和美学价值的设计策略,旨在探索山水画意境美学在数字时代的存续路径,并为VR游戏在美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从山水画意境和VR游戏场景融合的美学基础出发,系统梳理了两者的审美特征,随后总结了山水画意境与VR媒介在审美追求上的共性,以及在VR媒介影响下,山水画意境在审美的载体与内容、距离与经验、关系与形式方面所发生的转变。通过搜集整合表现山水题材的场景案例,从内容结合方向与视觉表现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相关作品中山水元素的多样表现形式和山水主题的典型呈现风格。接着,文章聚焦于VR游戏场景的技术与美学构成,阐明了VR游戏如何借助数字平台的技术要素和互动机制,承载并强化场景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剖析了模型、材质、光影、动效、声音、镜头和空间这些美学要素对于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VR媒介的艺术特性,将山水画论和相关传统美学理论转译为VR游戏场景中山水画意境的设计原则,作为指导各类设计要素运用的理论框架。从作品实际创作的角度,文章围绕着场景的构建构思与流程、形象构造与神韵、空间布局与虚实、情境象征与叙事,提出了VR游戏场景中山水画意境的表现策略,并从构境、传神、移情三个层面来阐述。最后,文章为所得出的设计策略展示运用范例,以古琴音游为主题案例,先分析了该项目与山水画意境表现的适配性,经过对场景的需求分析、构思定向,展示了VR游戏场景从设计到搭建的具体流程,并评价了该项目的实现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