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喙尾琵琶甲
肠道微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摘要:
目的 喙尾琵琶甲肠道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BPF100)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筛选。方法 首先通过改变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P. citrinum BPF100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合抗菌活性检测,筛选出优势培养条件对*** BPF100进行大规模发酵并提取次级代谢产物。其次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波谱学技术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DPPH法和ABTS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采用SDA固体培养基对P. citrinum BPF100培养14 d时其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较好。从真菌P. citrinum BPF100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22E-7α甲氧基-5α, 6α-环氧麦角甾-8(14), 22-二烯-3β-醇(2)、(22E, 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二醇(3)、(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4)、asperbiphenyl(5)、dicitrinol D(6)、penicitrinone A(7)、2-(6-羟基-5, 7-二甲基苯并呋喃酮-4-基)乙醛(8)、1-十二烷醇(9)、cereusitin A(10)、腺嘌呤核苷(11)、dihydrocitrinone(12)、(3R, 4S)-6,8-二羟基-3, 4, 7-三甲基异香豆素(13)、stoloniferol B(14)、dihydrocitrinin(15)、phenol A(16)、phenol A acid(17)、(3R, 4S)-cis-4-hydroxy-6-deoxyscytalone(18)、2-硝呋喃(19),其中化合物5、10、11、19从***中首次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表现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为256μg/mL,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39.65μmol/L,化合物2、7、11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70.73、42.45和55.02μmol/L。结论 喙尾琵琶甲肠道来源真菌具有产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化合物12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化合物2、7、11具有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