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胡艺术
乐器构件改良
创作风格
演奏技法
音乐文化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需求和国际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民族器乐界发生了一场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几乎涉及所有民族乐器的大规模“乐器改良”运动。这场乐改无论是涉及乐器的广度还是改良的深度,都是空前的。而二胡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弓弦乐器,它在这场乐改中所取得的构件、技法、创作方面的辉煌成果可以说是支撑二胡至今仍保持蓬勃生机和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
文章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胡构件改良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乐器学、音乐史等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考察二胡构件改良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经验,梳理并分析二胡构件改良具体实践内容及其与创作风格、演奏技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二胡构件改良现象进行文化反思,客观评价二胡构件改良的得与失,并对二胡未来的传承与拓新做出思考。
文章对七十余年间的二胡构件改良历程做出梳理和分析,意在更新并完善二胡构件改良研究的理论资料,并提出优化琴弦触感、改善二胡音质、消除狼音点仍是二胡未来改良的着力点。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坚持以“乐器构件改良最终为音乐创作与演奏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并明确二胡构件未来的改良方向和路线,以更为科学高效的手段和学科交叉的视角获得能够支撑改良思路和实践成果的精准、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而证明二胡构件改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得到能够为广大演奏者和听众所接受并推崇的更为理想的声音效果和更为科学的乐器性能,并期望以二胡为代表的民乐艺术在文化融合的新时代里绘制出独属东方大国艺术文化的壮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