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器乐声腔化
豫剧
民族器乐
润腔
摘要:
本文以豫剧音乐中的器乐声腔化为切入点,通过器乐声腔化的概念、多向度体现、实践和突破及其启示这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器乐声腔化作品中的豫剧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拓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路径,为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从豫剧音乐出发,阐释器乐声腔化这一理念,分析豫剧元素在器乐声腔化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闵惠芬器乐声腔化理念与器乐声腔化实质展开,首先辨析声腔、唱腔概念,其次通过梳理闵惠芬提出器乐声腔化的三个阶段,进一步明确使用器乐模拟演奏含有戏曲、曲艺、民歌等声腔的作品都属于器乐声腔化的范畴,最后,获得器乐声腔化的实质是主客体互位的认识。第二部分以豫剧音乐的多向度体现为切入点,从微观层面对器乐声腔化作品中豫剧的腔音、腔音列、腔节与腔韵进行分析,同时从中观层面对豫剧四大板式在器乐声腔化作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器乐声腔化是对民族音乐神韵的模拟这一宏观认识。第三部分从豫剧音乐在器乐声腔化作品中的实践出发,揭示器乐声腔化在民族乐器,如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的全息性体验,并对器乐声腔化的特殊形式——吹戏、咔戏从严格模仿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围绕器乐声腔化研究的突破及其启示出发,从音乐修辞学、可视化软件的运用的角度对器乐声腔化研究进一步拓展,并揭示出在器乐声腔化观念的影响下,民族乐器呈现出从一般模仿到写意性表达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