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筝乐审美发展
礼乐审美观
筝乐情感表现
筝乐地域文化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审美观念与内涵。筝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观念既显示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共性,又拥有了独有的审美特性。本文以历史为线索,总结筝乐审美的思想观念并阐释其审美内涵,在各朝各代的社会背景与音乐艺术审美思想文献中探求关于筝乐审美的有效内容,并在研究中把握住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共性与筝乐审美的特性,探讨筝乐审美由礼转情、由礼蕴情的重要人文精神审美内涵。
筝乐自先秦与秦时期逐渐从由瑟中演变而来,审美观念受到瑟的礼乐审美影响,构筑了“礼本”的审美底色,而后筝乐以“礼”为审美基础,逐渐融入民间各阶层的审美需求。
在汉魏与唐宋时期,诸多文人开始探求筝乐赋予人们的情感体验,重视筝乐的表情功能,并在以悲为美的社会审美风潮中,重点强调筝乐表情审美中的“尚悲”倾向。此时筝乐伴随历朝历代中人文主义与人本精神的逐步渗透,完成了由“礼本”审美向“情本”审美的重要转型。
明清时期,筝乐逐渐淡出宫廷,完全融入民间,受到俗乐审美观念的渗透,其“情本”思想在民间取得了新的发展。并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各地历史、文化、语言的区域性差异影响,形成了多个筝派,各筝派不断适应当地地理与人文环境,与各地方言融合,形成了以“言”为体的筝乐审美特点。
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思想中提炼筝乐在各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与内容,总结筝乐审美的传承脉络,论述筝乐从以“礼”为本,至以“情”为本,最后定型于以“言”为体的审美衍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