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分层
育龄女性
生育意愿
性别偏好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高龄少子化特征日益凸显,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不断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中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有赖于进一步探讨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状况。本研究对以往国内外生育相关理论、生育意愿变迁、生育性别偏好、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关系以及社会分层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生育意愿研究很少直接运用社会分层视角展开。有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出发,基于CSS2011、CSS2015和CSS2019三年调查数据,主要通过量化方法,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近10年间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分析发现,第一,不同职业阶层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差异有所增加,职业对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的作用日益凸显,育龄女性职业阶层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少生子女;在性别偏好上,职业阶层地位越低,男孩偏好相对较强,无性别偏好相对较弱。第二,收入对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的作用存在不稳定性,不过总的来说,中等收入阶层育龄女性具有较弱的性别偏好和较强的少生意愿。第三,教育对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具有抑制作用,对生育性别偏好具有积极影响,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相对减少,越趋于无性别偏好和女孩偏好。第四,育龄女性主观地位认同对其理想子女数的影响日渐式微,主观中下层的育龄女性意愿生育更为强烈;在性别偏好方面,主观中层育龄女性相对更倾向于无性别偏好。第五,婚姻、年龄、户籍、民族和地区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存在不同影响。第六,育龄女性生育性别偏好日益弱化,但理想子女数不容乐观,意愿生育数量低于更替水平,低生育率状况并未完全获得改观,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具有可行性。这些研究尝试或许能为提高人口质量、尤其是改善人口结构,进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供可能的参考。总之,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分层视角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生育意愿相关研究视野。不过,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纳入生育成本、孩次性别等更多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多变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剖析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以期为生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