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环境
社会分层
影响因素
摘要:
通过国家政策的指导发现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予以系统推进。这些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完整政策体系,为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家庭体育发展对于个人健康、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正经历了高速的转变,这种转变波及到经济、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社会阶层的变革对于体育教育的影响效果之大,它能导致行为、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如何规避掉社会阶层带来的影响成为了目前体育教育界研究的重点。
通过以成都市初中生家庭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家庭中家长的社会背景与家庭体育开展的基本现状;分析社会分层理论因素对初中生家庭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寻找初中生家庭体育开展的策略;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旨在能拓展家庭体育开展的途径,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应当如何开展家庭体育提出建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家庭体育行为环境维度中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利用身体活动(B=0.119)、身体活动偏爱(B=0.149)、父母鼓励(B=0.157)、父母后勤支持(B=0.136)、父母参与(B=0.19)、身体活动榜样(B=0.185)均对家庭体育运动量产生影响,且为正向影响关系。
家庭体育心理环境维度中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能力期望(B=0.086)、工作困难(B=0.155)、需求努力(B=0.208)、失败的心理代价(B=-0.161)、重要他人期望评价(B=-0.150)、工作代价(B=-0.113)均对家庭体育运动量产生影响,其中能力期望维度、工作困难维度、需求努力维度为正向影响关系;失败的心理代价维度、重要他人期望代价维度、工作代价维度成负向影响关系。
通过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上层:多以奖励机制、后勤支持及正向反馈促进子女体育锻炼
(2)社会中层:家长鼓励显著高于其他阶层,注重引导健康行为并反馈
(3)社会下层:家长干预控制强,多以功利为导向,锻炼方式欠科学性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社会上层:家庭科学引导协同激励机制保障孩子运动参与可持续性
(2)社会中层:家庭协同参与机制促进科学化运动监管与亲子健康动态平衡
(3)社会下层:干预控制与心理支持协同引导去功利化科学运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