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休闲空间分异
城市公园
城市社会空间
社会阶层
集聚度模型
摘要: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休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社会阶层的分化早已有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化已经导致了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分异,那么休闲空间是否也存在分异呢?\n “十二五”规划强调公平正义,休闲是人的基本权利,构建公平的城市休闲空间是城市消除阶层隔离的重要途径。另外,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多集中在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关于休闲空间的研究较少,结合居民社会阶层属性的公园休闲空间分异研究更是近乎空白。因此,研究城市社会空间转型下公园休闲空间的分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广州的城市公园为例,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出发,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广州城市公园休闲空间是否存在分异?公园休闲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n 首先,对广州居民的基本休闲行为、公园休闲空间、影响因素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进行问卷调研,然后以居民的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业作为标准,将广州居民划分为五个社会阶层: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通过构建积聚度模型和隔离度模型分析五个社会阶层城市公园休闲的空间特征和阶层隔离程度。结果发现:(1)上层群体公园休闲空间集聚度呈现一定的距离递增规律,即公园休闲的集聚度随着与旧城区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上层群体对远离旧城中心区的新城区公园、城区边缘公园和郊区公园的偏好大于旧城区公园。(2)中上层群体与上层群体一样也偏好距离较远的公园,但比上层群体的公园休闲空间更多,他们并不十分强烈地排斥旧城区的传统公园。(3)中层群体的集聚度最均衡,但在公园的选择上,与中上层群体和上层群体存在一种对立性;比较偏向旧城区公园,其次是城区边缘公园,最不偏向新城区公园,郊区公园的集聚度则有高有低。(4)中下层群体和中上层群体在郊区公园的选择上存在互斥性,而对于旧城区公园和新城区公园,这种互斥性减弱;另外,中下层群体偏向新城区公园。(5)下层群体的公园休闲空间比较不均衡,旧城区公园的集聚度相对于新城区公园、城区边缘公园和郊区公园较高.利用标准差测算36个公园的阶层隔离度,表明广州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的分异并不明显。\n 从公园影响因子、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因子和居民社会地位认知三方面进行原因探讨,发现公园影响因子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因子对五个阶层公园休闲空间的影响基本不大,但存在某一个阶层对于某一个或几个因子比较敏感,从而使得五个阶层形成各自的休闲空间特征;另外,居民社会地位认知的偏中性,即五个阶层群体的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偏向中层地位减小了不同阶层公园休闲的心理障碍,在三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广州城市公园休闲的阶层隔离和空间分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