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桂林农村
社会分层
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摘要:
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社会流动变得日益频繁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使城市与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这种新变化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农村人口老龄化与低龄化严重,农民工权益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农村人才严重外流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心。社会学界对此也异常关注,他们认为不合理的社会流动是这些问题的根源,要规范和正确引导社会流动就必须从社会分层入手。虽然已有众多学者都对中国的社会分层做了具体分析,但他们关注的焦点都在中国的整体社会分层和城市社会分层上。尽管也有学者对农村社会分层做了研究,但多数是致力于整体的中国农村社会或者对中国某具体区域的农村内部分层的分析研究,并且多为综合的论述,而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桂林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以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桂林农村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特点是什么?其二,其分层状况是否与中国农村分层状况一致?并且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为今后桂林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首先,在导言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源起与研究的意义;对相关的理论与文献做了综述并提出了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其次,在研究设计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思路;对文中相关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研究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并对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情况给予了描述。
之后是对桂林农村社会分层的实证研究。基于多元论、阶层区域论和推拉理论,分别从客观分层与主观分层进行探讨。在客观分层上,首先以频率分布图对农村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日常消费水平这四个维度的各分布概况分别给予了具体描述。并通过方差分析、列联表等方法,从个人层面与家庭层面对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以及四个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做了具体论述,分析证明,这四个维度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成员的低受教育程度限制了其职业的选择范围,使其只能从事以劳动力为主的工作,致使收入也处于中下层。此外,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的人口规模也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是否需要供子女读书以及子女所读的年级造成了家庭日常消费水平的差异。在主观分层上,则是将成员对其家庭地位的主观评价与实际客观的地位对比,通过偏差程度来反映各阶层间的冲突是否明显。经分析,虽然桂林农村存在着贫富差距,但由于整体处于全国的经济水平的偏下层,且村内贫富差距不大。因此,并没有形成激烈的阶层冲突。之后,以家庭为单位,职业为基础,家庭人均收入为主要标准结合各成员对不同职业的评价度将桂林农村分为五层:个体经营户家庭、公务员及其他职业者家庭、务工者家庭、务农者家庭和无业人员的家庭。并总结出现阶段桂林农村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一个中间小两边大、上部小下部大的“葫芦形”,并伴有四个分层特点:第一、职业上的分层程度低;第二、偏低收入家庭居多,但总体贫富差距不大;第三、分层结构不稳定。第四、成员的社会身份分化不完全。最后,通过与中国农村分层的比较,指出现今桂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最后对研究进行了基本总结,包括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分层的因素,以及阐明了研究的创新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