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桂林
城市社会
社会分层
橄榄型社会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关系逐渐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促使城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身份分层、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社会流动不畅以及社会分层状况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研究主题丰富,但深化、拓展不够。众多学者都对中国的社会分层做了具体分析,但关注的焦点都在中国的整体社会分层和城市社会分层上。社会分层是一个大问题,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研究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统计数字不清楚且统计难度大。如收入方面的隐形收入总是很难调查;二是概念混乱,如我们常说的“工薪阶层”,就存在很大的不准确,因为这个说法包含了权利干部与普通职工,这就证明了如果单说收入则无法进行起码的社会分层分析;三是方法落后。中国目前的是落后的统计方法和标准跟不上已经十分明显的社会分化现状。所以,首先必须从我国社会分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经济和政治地位为基础,分析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同时,结合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加以分析,用理论和实证来分析理解中国的社会分层问题。文章在韦伯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指导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学历、职业、经济为标准,分析了桂林市城区居民的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状况,结果发现桂林市城区居民的分层状况接近“橄榄型”,但又还不是理想上的“橄榄型”。文章进而探讨了当前我国城市社会的分层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桂林城市社会分层具有如下特点: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中间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的比例仍然较小;阶层利益的多元化与“碎片化”。“橄榄型”社会是我国城市社会的发展方向。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该部分从历史的视角介绍了问题的源起,指出论文核心的历史渊源并为文章做出铺垫,突出研究目的并阐述其意义所在,同时,对全文的研究思路做线索性介绍;
第二部分:国内外理论综述。主要对已有的国内外社会分层的理论成果的综述,介绍了国外社会分层研究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原因、功能、标准以及社会分层对个体生活方式、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国内学者专家的理论作了归纳论述。
第三部分:该部分是对桂林城市社会分层的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与调查方法,并对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情况给予了描述。分别从客观分层与主观分层进行探讨。在客观分层上,首先以频率分布图对城市居民的职业、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房屋拥有量等几个方面给予了具体描述。再通过方差分析、列联表等方法,从个人状况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做了具体分析论述:同时根据受访者对其自身地位的认定划分主观社会地位并分析。
第四部分:桂林城市社会分层与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比较。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当前社会学界的研究结论,分析并论述了桂林社会分层状况的特点,阐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同时,结合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功能及其对未来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展望。通过前几个部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已有成果的理解和运用,基于中国当前的社会变迁过程,阐述“橄榄型”社会分层结构的功能作用。指明“橄榄型”社会结构才是一个社会最佳的结构状态。
第五部分:结语。首先对研究进行了基本总结,指出现阶段的“橄榄型”社会分层并非最标准的状态,同时在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因素,但是我们应当正视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对社会分层的发展趋势有良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