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医疗题材纪录片
医患形象
身份对抗
社会角色
冲突模式
摘要: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健康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民众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医院这个社会民生的聚集场所里,不同的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功能,医生承担者治病救人的使命,患者的就医行为与个人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民众以往的认知里,医生具有在医疗领域神圣的职业光环,很多人会对医生加上一层滤镜,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媒介技术的发展,一些层出不穷的伤医事件和关于医生的负面报道,加深了就医时双方之间的隔阂,这种信息偏向影响里民众以往的认知。在当今由媒体所主导的话语权下如何引导大众客观地思考医患问题,成为了现在有待完成的传播任务。
医疗题材纪录片是近些年来以医疗为创作主体的新型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客观展示了生活中医患各自的形象及他们之间的冲突趋向,也从而形塑了此类纪录片特殊的叙事模式。医生和患者等人言行举止的呈现,使医生和患者形象展现更加直接,有利于再现真实的医患关系。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从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上两个方面较为系统的比较了国外和国内研究的现状。国外对于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传播价值和认知影响的实验性研究和以理论为基础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大多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角度来探讨医患角色、认知心理;而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研究思路、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别是针对冲突模式这一块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同时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另外本文采取了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本文对国内的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相关概念界定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帕森斯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了医生和患者这两种社会角色所扮演的不同身份形象,以及双方关系对抗的表现和原因;其次借助叙事学的分析方式,探讨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冲突模式和冲突的类型,分别从叙事结构、叙事框架、叙事主题、人物关系设置来分析冲突模式是如何建构的;最后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了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存在价值如缓解医患矛盾,缩小知识鸿沟,并指出这类纪录片存在的叙事主题同质化、贩卖焦虑、隐私伦理问题,进而从观众需求、伦理规制、强化医患关系叙事技巧三个方面来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