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工实习生
社会角色
角色不适
角色调适
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三大方法,旨在透过直接参与问题,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专业化的学科。实践性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贯穿于整个社会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贯穿全过程,这也就间接说明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作为社会工作实习的执行者,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为了推动社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源多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实习生随着角色适应问题的日益凸显,它们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社会工作专硕实习生的角色不适与调适问题,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更具实践价值。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深入探讨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将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社会角色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机制对社工实习生通过分析工作中的挑战,总结出实习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适应的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某高校15名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角色理论,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工作专硕实习生的角色进行了分析,从政策文件角度、实习生领悟的角度以及其他主体对实习生角色期待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实习中的角色不适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上文,探讨实习生角色调适的路径,以期为后续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教育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研究表明,实习生在政策谈话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与实际环境中的重要角色具有显著差异。实习生在角色扮演中需要与其他角色进行交互,但由于各种各样的角色要求和期望,实习生可能会遇到不适应的情况,例如人物不清晰、角色冲突和人物负担过重。实习人员的角色不适不仅有其个人内在原因,而且其制度环境的外在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正确,所承担的角色过重等原因,使得实习人员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着其他角色压力和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实习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角色的不适应。实习生的角色调适,必须从实习人员的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就其自身适应而言,实习生应该注重提升角色素养、增强角色能力、培养角色自信、塑造角色形象;从外部调适来说,需要对建立规范的实习生管理制度、保障实习生的资源利益、完善实习生的督导管理机制、维持实习生与学校、机构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