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世纪
社会分层
政协
界别设置
摘要: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步入到新的时代阶段上,政协发展面临的外在要素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仅就政协界别设置所需参考的社会分层因素而言,确实是变化发展了。这在于,改革开放疾驰而大范围的社会变迁使得我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动,新的阶层不断涌现,即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利益群体的分化。然而,这种变化不仅要求要对利益群体进行合理的分层,更要求要使这种社会分层在政治体制上得以体现,鉴于政协的功能定位,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参与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社会分层的纵向差异理应在政协界别设置上得到体现,政协根据环境变迁开展界别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分层。本文认为,新世纪至今我国社会群体大体可分为“十四阶层”,而就我国政协界别设置而言,主要在广泛性、合理性和代表性方面存在问题,例如涵盖新阶层、弱势群体和边缘人员的力度不够,标准多重、窄宽失度、数量悬殊,代表性不强、过剩等。因而,为了适合社会阶层变化的需要,政协要增强界别设置意识,调整现有界别,增设有关界别,优化界别委员构成。就本文结构思路而言,本文核心内容主要涵盖: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政协界别设置与社会分层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分层与政协界别设置的演变;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了新世纪社会分层视角下政协界别设置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新世纪社会分层视角下政协界别设置完善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