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失独者
社会角色
适应
摘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确定并开始了全面实施,这改变了大部分中国的家庭结构,时至今日,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已经取代多子女家庭结构模式成为中国主要的家庭模式。但在当今风险社会下,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隐性风险逐渐向显性化的趋势发展,从而导致大量“失独者”的产生。由于失独者经历了从“有”到“无”的痛苦过程,伴随而来的是部分主要社会角色的中断,也引发失独者个体生活状态的转变,部分个体甚至被推动至边缘化的处境中无法正常生活。独生子女在其家庭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无疑,独生子女的死亡对其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面对这种境况,失独者的正常生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无结构访谈的调查方法,在深入全面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失独者”生活、精神状况的基础上,选取了武汉市x机构正在进行的失独者服务项目为研究点,深入了解武汉市某街道内失独者生活、精神状况、社会交际,并以此为基础在社会角色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失独者从原来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社会角色变化及特点,并为后期学者更加深入、全面解读失独者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建议提供支持。最后,笔者在了解失独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社会交往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以戈夫曼的角色理论为依据,针对失独者社会角色变化特点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不同层面介入并献言建策,其中通过选取了若干案例作为辅助分析,也为后期学者们的深入、全面了解和分析失独者、为失独者服务提供详实资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