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佛教
社会
城市化
摘要:
《佛教之于"城市化"意义的社会学诠释》一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佛教对于"城市化"的意义:其一,早期佛教在印度的诞生标志着印度当时的社会从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向着以城市崛起为标志的城市文明的转换,因此佛教的兴起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本质相关,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一种新的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城市而产生,而且在城市中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商人;其二,佛教传入中国开始时也主要在城市中传播,主要得力于皇室和王公贵族的支持。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有了较大发展,工商业者阶层开始壮大,也推动了佛教的改革,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人间佛教"革新运动,开始的时候就是在大陆的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发起的。而在后来的台湾,这种佛教变革的成效也集中地体现在以城市为中心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趋向上。近些年来以上海玉佛寺为代表的大都市寺院提出了"都市佛教"的发展模式,为人类解除苦难、提升现代人的福祉展现着独有的力量。结语是:佛教之于城市化的意义不仅昭示于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诞生之时的早期城市社会,而且在传入中国后,获得发展和进行变革的过程都是在城市中完成。其对于现代社会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仍然有待于挖掘,中国都市佛教应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