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青少年
社会分层
社会经济地位
代际流动
摘要: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健康不平等状况越发的严重,在性别、户籍、地区等方面都出现了健康的不平等现象。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健康代表着个体重要的可行能力和人力资本,同时也是国家减少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关注与研究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关注的是青少年(初中生)健康不平等,一方面青少年是正在社会化的群体,身心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十分敏感。另一方面青少年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他们是否健康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本研究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出发,考察青少年时期健康不平等对于地位获得的影响,主要研究父代的优势地位影响孩子青少年时期健康不平等的机制,即“谁获得了健康(现状),为什么获得(机制),获得健康的后果如何(影响)”。在研究中使用数据首先分析目前青少年健康不平等的现状,其次分析青少年健康不平等现象产生的机制,分别从生活方式、社会网络、居住方式、邻里效应等维度研究,接着也在此基础上分析优势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健康不平等的机制,最后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研究青少年时期健康不平等带来的后果,主要包括对青少年时期能力的发展和成年后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和2014-2015两期追踪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青少年(初中生)健康不平等,结果显示男性、非农户籍、东部地区的青少年比相对应的群体健康状态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中层的群体健康状况却较差。在研究影响青少年健康不平等的机制时,具体从个人、家庭、朋友、社区等多个层面变量出发,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机制。(1)个体层面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子代健康的效应机制。另外生活方式中锻炼频率呈现出阶层化的趋势,而对于饮食(食物和饮料)方面并没有出现经济条件越好越健康的趋势。在中国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孩子反而更可能吃不健康的食物和饮料。(2)家庭层面主要研究居住方式,结果显示出与非双亲同住的青少年健康水平(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和客观健康)显著比与双亲同住的差。居住方式一定程度上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监管互动两个机制作用于青少年的健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解释了只和母亲同住家庭与双亲家庭健康(自评健康和精神健康)上的差异,父母互动和监管也解释了非双亲同住与双亲同住家庭的健康差异。(3)对于朋友层面的因素,本研究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研究发现网络质量(朋友抽烟喝酒)越差对于孩子健康有负面作用,网络规模(朋友个数)和互动频率越多都可以有助于孩子健康,带来的社会网络可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支持。(4)社区层面因素主要从邻里效应角度出发,家庭在社区内相对收入差则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水平,房屋质量和社区环境越好都会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青少年时期健康的影响机制显示,父母监管、朋友互动和更好的社区环境解释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自评健康的影响;父母和同辈的因素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青少年精神健康作用的解释机制。并且研究发现父代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则会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减少教育期望压力,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精神健康。另外本研究通过“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的分析,研究青少年(初中生)健康不平等的后果,这也是青少年时期健康的代内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健康与个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控制其他变量,健康状况越好的孩子将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和认知能力,反之亦然。在非认知能力方面,孩子健康状况越好,他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发展能力都显著提升,健康差的孩子则在发展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健康的后果不仅体现在影响孩子的发展能力,研究通过“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基线数据与追踪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健康会一直影响到成年后社会地位获得,其中包括的教育获得、财富获得与健康。本研究使用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研究取向,并结合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研究健康不平等对于地位获得的作用,结果显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是个持续性的过程。父辈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各种机制影响孩子的健康,而健康结果则不光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也影响到成年后的地位获得,这个过程就是健康不平等的代际生产。而成年后健康、教育获得和财富获得也都受到青少年时期健康影响,这也是在健康不平等的代内传递,因此青少年时期健康不平等也是一种地位获得和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