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师负担
教师角色
摘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是尊师重教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奠基阶段,若小学教师的负担不断增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关涉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者们对教师负担的研究既涉及负担内涵、负担构成等理论性研究,也包括不同阶段教师负担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多样,研究视角较为丰富,为本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然而现有的研究对象大多将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门针对小学教师负担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教师负担为研究主题展开质性研究。
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小学教师拥有多重角色,在角色扮演时如果角色规范与个人的实际行为之间出现了偏差就会导致角色困境,而这一角色困境与小学教师负担密切相关。本研究将小学教师的角色分为基本角色、派生角色和临时角色,由此产生的负担为本体性负担、派生性负担和临时性负担,为接下来展开调查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小学教师负担的现实样态”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走进小学教师的真实世界,试图对小学教师的行为进行意义性建构,以深入了解小学教师负担的现实样态与形成原因。为此,本研究主要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H省14名小学教师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并从中选取一位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记录。调查结果发现小学教师角色过载现象严重,小学教师群体普遍面临着沉重的负担,其中本体性负担主要表现为学科教学负担和学生管理负担,派生性负担主要表现为家校沟通负担和专业成长负担,临时性负担主要表现为行政检查负担和社会事务负担。但由于岗位、教龄以及所在学校地区的不同,小学教师沉重的负担又呈现一定差异。总之,这些过重的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负担亟需减轻。
结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小学教师负担的探讨,可以将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归结为:一是小学教师职业角色不明,即角色权利与角色义务不明;二是小学教师角色冲突严重,具体表现为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表现角色与功利角色、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正支配角色与受支配角色之间的冲突;三是小学教师角色期望过高,既包括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过高,也包括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过高;四是小学教师角色能力不够,集中体现在时间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鉴于此,提出小学教师负担的调适策略:社会全体协同减负形成角色共识,教育部门统筹减负加强角色规范,学校内部组织减负助力角色成长,教师个体主动减负提高角色能力。